网站首页 > 质量监控与评估 > 正文

云南艺术学院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发布日期:2024-10-28   点击量:

  为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根据《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特修订学校本科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一、教师基本(师德)素质标准

  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发扬遵纪守法和敬业奉献精神;要刻苦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树立治学严谨、勇于创新、质量为本、团结协作的优良教风;要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书育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考核,严格管理,培养学生成才:要重视个人思想品格、道德风范和仪表举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品行端正,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善于对自己的师德表现、业务水平、教学效果和工作实绩及时做出总结分析和自我评价,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质量标准


根据云南艺术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

见》,制订本标准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

人才培养规

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与本专业学生应具
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与培养目标含义一致。

培养要求

能够反映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学生通过本专业
学习能够达到的要求明晰具体,在德育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人文
和社会科学素养、科学研究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多个方面有所体
现。

课程设置总
体情况

课程设置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和《普通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基本要求,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与专业培养目标、规格要求相吻合。

课程平台和
课程模块

课程平台和课程模块开设完整、结构清晰,课程的平台归属准确合
理,课程开设的前后层次关系清晰准确。

学时学分结

学时学分数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本
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的要求,不同课程模块的学时
学分比例合理。其中,通识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开设不少于 16
学分、256 学时;实践教学累计学时学分数不低于总学时学分的 20%;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满足各专业对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选列准确,能够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培养目标
和培养要求。核心课程数量在 8-10 门之间。

教学进度

学期课程学时、学分分配合理。

文本规格

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完整、项目齐全、措辞严谨、表述统一、字体字
号等符合规定要求。

数据要求

数据、数值符合规定要求,计算准确完备后数据一致、闭合。

运行周期

人才培养方案应具备可执行性,一般在一届学生周期内应保持稳定
运行。

执行和异动

专业教学计划执行和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教学信息应与人才培养方案
相一致;人才培养方案异动率一般不应超过 5%。

方案修订

当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时可进行修订。

三、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制定原则

遵循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学质量国家标准》,符合相关专业认证要求和行业标准。

课程性质

定位清晰、简明扼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课程目标

着重体现新形势下教学理念、教育思想的转变,准确把握课程定位,
强化课程思政,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有效
撑毕业要求指标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课程内容

符合“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两性一度的要求,持续整合优化、
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有效避免重复和遗漏,注重将
学科前沿知识、产业发展前沿、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入课堂,合理分
配课时。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课程性质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利用线上优质资源,体现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和教学方法的适
用性,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支撑相关课程目标的达成。

课程资源开发

与利用

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如文本资源、社会教育资
源、信息技术资源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教材选用

教材选用符合《云南艺术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教材科
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增强针对性,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要
优先选用近三年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获奖教材、规划教材等优
质教材,确保政治合格、水平一流教材进课堂。

文本格式及编

格式规范、工整, 内容编写完整,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考核评价

定期对课程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合理设置课程标准考核与评价
方式,具有完整的、可追溯的考核评价内容,为持续优化修订评价
标准提供依据。

四、教案编写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总体原则

编写依

教案编写要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为依据,在大纲的基础上具
体细化。

发展延
续性

教案应根据学科专业发展不断充实完善,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
行修改调整,保证教案的适用性。

编写人

教案编写人为课程的授课教师,同一门课程由不同教师主讲,应有
各自编写教案,并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一致性

教案须与教学大纲、教学周历、实践周历保持内容的一致性。

结构和内容

课程信

教案首页为课程信息,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授课班名称(代
码)、学生人数、授课教师姓名、授课教师职称、开课单位名称等
信息,课程信息在开课前一次性填写。

课程教

课程教案部分包括课程章节名称、授课对象、章节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及重难点解决途径、作业
及练习等内容;课程教案按教学周或教学单元(课程章节)填写。

填写规格和要求

课程基
本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和形式应与
教学大纲完全一致。

教学目
的和要

教学目的和要求填写通过本次课程,学生获得的具体知识和能力情
况,包括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原则上应明确思政目标。

教学方
法和手

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讨论、演示、实践实训、案例分析、翻
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等。

教学过
程及重
难点解
决途径

教学过程及重难点解决途径是教案的主体内容之一。主要是具体的
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讲授内容及前后的逻辑顺序,时间分配及如何
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等。

作业及
练习

作业及练习应明确章节学习结束后,学生应完成的练习任务,练习
任务应能够支撑教学目标达成。

五、备课环节质量标准

质量环节

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

备内容

教学大纲

研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教学大纲,掌握本课程在本专业
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
系;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
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

教材

使用教学大纲指定教材,钻研吃透本教材的知识结构、重点章节、
重点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拓展备课内容,补充教材的不足。

实践实训

针对课程内容和学校实践实训条件,准备相适应的实践实训方案。

备学生

学生知识基础

了解学生的生源结构、基础能力、知识能力,前续课程学习现状,
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

学生学习能力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习惯,掌握学生的学
习特点和个体差异。

学生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
实际状况,收集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和对教学的意见等,及
时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性别、爱好等特点,在设计实
践实训环节时做到因材施教。

备方法

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包含但不限于讲授、讨论、演示、实践实训、
案例分析、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重点和难点

每一章节内容均包含重点、难点,能够反映本章节的主要教学要求。
能够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抓住关键,科学合理处理重点
难点与其他知识点的关系。

教学手段

凸显现代技术手段下新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
并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实践实训教学手段。








       备结构  

教学流程

针对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对预习、新课导入、讲授、复习、
总结等环节精心构思,并与教学方法相适应,做到严谨有序。

教时分配

根据大纲要求,合理安排各章节内容的授课时数,同时在课堂上也
能够科学合理安排分配讲授、实践实训、讨论等时间,做到课堂内
容紧凑,课堂效率高。

教学组织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互动良好。

课件设计及资源准备

PPT 设计布局合理,容量适当,充分展示授课重点;根据课程特点做
好教学资源的收集,教学资源形式应多样化。



       备结构

实践实训

实践实训目的和要求符合实训大纲,实践实训环节流程设计精细,
可操作性强,能够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实训成果考核
有具体指标。

备进度

教学进程

按照教学大纲认真编写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中各项目填写规范、
完整,课时安排科学合理。

教案

按照教学大纲认真编写教案,教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
容安排详细,重点、难点突出,与准备的教学方法相适应,教学时
间安排合理。教案编写规范、完整。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应有至少
四周课程的提前准备量。

六、课程考核环节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命题

考核内容

符合课程标准。每个课程目标均要有考核内容作支撑,所有考核内容
须要归入某一个课程目标,考核内容的比重与课程目标的权重相一
致。

试卷质量

笔试试卷题量适当,难度适中;试题表述简明、准确,无思想性、科
学性、知识性错误,无歧义;A、B、C卷应在题量、题型及难易程度
等方面基本一致,雷同率不得超过30%,与前两届该门课程的雷同率
不得超过30%;同一套试卷不得有内容重复的试题。试卷格式规范,
文字清晰、排版美观,无错别字,无标点符号、题号顺序等错误,插
图工整、清晰、准确。非笔试试题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中对知识、能
力的基本要求;能覆盖课程的基本内容,并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试题审核

笔试试卷严格按照考核管理办法要求进行审核,检查 A、B、C 卷,参
考答案或评审核分标准是否齐备,填写《试卷命题审批表》。非笔试
类填写考试标准登记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考核对考试内容及形式、
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进行严格审核。

考核组织

进行考务、监考人员培训;各类人员按时到岗,提前肃清考场;监考
人员坚守岗位,认真履职,严格执行考核管理制度,严肃考试纪律,
认真填写考场记录表。试卷保管、领取、分发、回收规范;巡考人员
严格督查考试全程。

试卷评阅

组织

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组织阅卷工作,教研室具体实施。凡有两名或以
上教师任同一门课程的试卷,均要进行流水阅卷。阅卷安排,流水阅
卷记录。

评卷

严格按照评卷标准及时进行阅卷评分。阅卷采用个人与集体评卷相结



合的流水阅卷法;评分客观公正,核分准确无误;有复评复查记录。
使用红色笔阅卷,判阅标识应规范统一,只能出现 “+”分符号。在
大题的对应位置标记该大题总分,并将其计入卷面首页得分栏。大题
分、总分均按正分记载。小分、大分、总分统计要准确。

复核

凡试卷上分值有改动的,阅卷教师须在改动处签全名确认。阅卷教师
在答题册首页阅卷人处签全名。在阅卷结束后复查人员复查后签全名
确认。

成绩评定

考勤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迟到、早退、请假以及旷课等按评定标准评定学生的考勤成
绩。考勤成绩标准要求明确,登记准确,填写规范、完整,最后评分
有依据、有公布。

平时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实践实训、实习(或见习)、作业、调研报告、论文、课堂
讨论、小组答辩、平时测验和期中考核等环节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平
时成绩标准要求明确,登记准确,填写规范、完整,最后评分有依据、
有公布。

期末成绩评定

根据期末考核成绩认定。考核评阅结束后,评卷教师核对成绩,保证
成绩的准确性。

综合成绩评定

综合成绩评定比例按教学大纲执行。部分因考核改革课程,需对成绩
评定比例进行修改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按报教研室及二级学院
教学院长批准执行,教务处备案。各部分成绩记载完整准确,评分有
标准。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将成绩录入教务系统,成绩录入准确,总评
成绩比例正确。在开课第一周向学生公布课程考核成绩比例,以及考
勤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评定标准、考核办法等;最后一次课
向学生公布考勤成绩、平时成绩、考核资格。

考核结果分析

试卷分析

卷面成绩如出现异常现象,任课教师应当进行分析并作出说明。对试
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覆盖面以及达成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填写《试
卷分析报告》。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完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分析报告》。

持续改进

根据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情况和试卷分析,对本门课程进行全面反思,
找出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和举措。

七、理论课程课堂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教学准备

         教学大纲

按照规定程序修订教学大纲,明确持续改进内容,并严格执行。

教材

使用教学大纲指定教材,马工程相关课程必须选用马工程教材,其他
课程优先选用规划教材。

备课

教学日历提前录入教务系统,教学进度安排合理,教学方法设计恰当,
能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 了解授课学生学情,教学方案设计重难
点突出、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合理,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匹配。

课件

多媒体课件能辅助教学,图文并茂,具有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和
艺术性。

          教学设施

提前进教室,上课前准备好多媒体等教学设施,确保上课时间能及时
进入授课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大纲设定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目标。

          教学内容

满足课程标准要求,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符合创
新性、高阶性、挑战度的要求,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有效支撑课
程目标的达成。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
融合,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给予有效指导。

         教学组织

导入新课自然、贴切, 目的性强,能温故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生动、完整,能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注重师生互动,张弛得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归纳小结清
晰、准确,能突出重点,结尾生动,印象深刻,具有启发性;课后复
习课或习题课安排合理、 内容系统;复习方式新颖,形式多样。

         教学技能

衣冠整洁、朴素,仪表端正,亲切和蔼,举止文明;教态自然大方,
为人师表、形象好;语言准确、简洁、流畅,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
清晰;语速快慢适中、表达生动有趣;肢体、表情语言得当,以情感
人,并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性;板书字体规范、工整、美观、清晰;善
于课堂管理,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气
氛。

教学特
 色

课堂教学注重体现教学艺术,应用自然、得体,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持续改进

教学反
 思

根据课堂教学、作业、考核、评教、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等进行总
结反思,有反馈,有记录。

教学改
 进

根据总结反思进行教学大纲修订,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
革评价方式、调整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八、实践实训教学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教学准备

备课

充分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合理制定实践实训教学计
划,完成课前准备工作。

实践实训室和设备器

实践实训室和设备器材根据其功能不同,应有严格的管理和

使用制度,开课前应保证实践实训室使用功能正常,设

备完好;实践实训室和器材库有安全规范和安全措施。

熟悉设施设备

教师课前应充分在实验人员协助下熟练掌握实践实训教学
所需的机房、设施、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安
全要求,能够处理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实践实训项目前置

指导教师应根据要求布置实践实训前的准备项目,包括人员
分组、文字准备、操作规则、安全规范等。

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编排实践实训项目,
实践内容讲解、指导与学生实际操作时间分配合理,注重培
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组织管理

实践实训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100%开设;学生分组或进行分别
辅导时人数得当,保证实践实训效率和结果;实践实训室和
设备器材管理规范,有详细的使用记录;红色、橙色实验室
指导教师应坚守岗位,不发生学生自己练习,无指导教师参
与的现象。

教学方法

采用演示、分析、案例对比、学生实操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和
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的模式,注重与学生
沟通互动,积极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教学效果

随时注意实践实训效果的信息反馈,及时在授课中进行调
整,完成预定的实践实训教学任务;学生达成课程目标,完
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实训作业或作品,学生满意度高。

实践实训
成果或作

作品规格

学生完成课程实践实训要求的成果或作品,成果或作品的形
式、内容、完成度、表现度等方面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作品讲评

对所有实践实训项目的成果或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
总结成果或作品的优缺点及得失,促进学生提高。

辅导答疑

方式方法

采用集中答疑和网上答疑等多样化方式,明确答疑时间,现
场答疑还需要明确答疑地点。

时间安排

集中答疑每学期每门课程不少于 2 课时,教师可根据课程的
需要安排线上答疑。

答疑效果

学生疑难问题解决率> 80%,学生对答疑满意率> 90%。

实践实训
考核

考核方式

按照教学大纲中关于实训的考核要求,采用合理的,适应本
课程和本实践实训项目考核方式;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评分
标准。

考核成绩

按照教学大纲关于实训的考核成绩比例要求确定考核成绩,
成绩评定规范,核分准确;考核成绩登记表填写规范、准确
并正确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九、独立实践环节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实践准备

实践计划

充分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合理制
定独立实践环节的实施方案,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使学生
了解实训项目的目的、意义、要求、进程等相关安排。

前期准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所确定的独立实践环节开设的
时间,仔细分析,认真研判相应环节所需要的实践场地、实
践设施设备需求,涉及使用校外实践实训基地或校外其他实
践实训场地的,要提前安排落实。













实践过程

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编排
综合实践项目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
以致用能力,与行业和岗位零距离接触时的专业表现能力。

         教学组织管理

实训项目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100%开设;学生需进行分组
实践或一对一、一对多辅导的,应保持人数得当,保证实践
实训效率和结果;实践实训室和设备器材管理规范,有详细
的使用记录;涉及使用校外实践实训基地或校外其他实践实
训场地的,要有校内指导教师随队,并注意实践过程中的安
全管理。

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实践项目特点和学期特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和手段,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坚持以社会和行
业要求为结果导向,注重与学生沟通随访,及时解决实践过
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教学效果

随时注意实践过程的信息反馈,及时在实践中进行调整,完
成预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学生能够获得达到实践计划要求的
实践作业或作品;学生满意度高,涉及校外实践的,校外参
与方满意度高。

实践成果

作品规格

实践项目成果,包含但不限于调查报告、视音频作品、平面
作品、论文、设计、汇演等,成果的形式、内容、完成度、
表现度等方面能够达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作品讲评、存档

对所有实践项目的成果进行分析、讲评,总结成果的优缺点
及得失,促进学生提高;对所有成果进行存档,涉及校外实
践的,还应留存校外参与方提供的实践鉴定、学生表现等相
关材料。

实践考核

考核方式

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考核要求,采用合理的,适应本实践项目
考核方式;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评分标准。

考核成绩

按照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确定考核成绩,成绩评定规范,核
分准确;考核成绩登记表填写规范、准确并正确录入教务管
理系统。

十、毕业实习工作质量标准(非师范生)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实习安排和准备

实习计划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各专业在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应出台相应的实习方案和实习计划,详细说明实习要求和应达到的效果、时间安排、实习成果要求、评分规定等项目内容。

组织管理

 要对应成立实习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习要求和监督检查,人员分工职责明确,避免放任自流;各系负责实习的
组织和具体实施。

动员和培训

 实习前一周内组织参与实习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召开动员会,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明确实习需要达到的目标效果和时间安排,要特别对实习纪律和安全规范措施进行针对性培训。

实习单位

由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其他符合条件的实习单位构成,可以由学院负责组织联系,也可以由学生和实习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后确定。实习单位应是行业一线单位,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相应的实习条件,并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较强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实习过程

实习指导

 实习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学生的实习活动,对学生严格要求,根据学生实习情况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并有相应的指导记录;实习过程和毕业论文(设计)挂钩的,还要对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内容进行跟踪指导。

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与行业和专业以及岗位密切相关,内容充实,一线参与度高。学生不能参加与本专业无关联或关联度不大的实习工作。

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不得随意缩减实习时间。

实习纪律

 有明确的纪律要求,执行严格,遵守安全、保密和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学生无违纪和事故发生。

实习效果和总结

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后,参加实习的学生就实习的过程、结果、达到实习要求情况等方面出具实习总结报告,总结实习的收获和得失。

实习评价

 学生应在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出具实习鉴定,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等情况做总结鉴定。

实习考核

考核方式

 由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给出考核结论。

考核成绩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求确定考核成绩,成绩评定规范,核分准确;考核成绩登记表填写规范、准确并正确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十一、教育实习工作质量标准(师范生)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教育实习
安排和准

实习计划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各专业在组织学生进行实
习前,应出台相应的实习方案和实习计划,详细说
明实习要求和应达到的效果、时间安排、实习成果
要求、评分规定等项目内容。各实习点学生分组安
排、实习指导教师配备科学合理。

组织管理

要对应成立实习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
习要求和监督检查,人员分工职责明确,避免放任
自流;各系负责实习的组织和具体实施。

动员和培训

实习前一周内组织参与实习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召
开动员会,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明确实习需要达
到的目标效果和时间安排,要特别对实习纪律和安
全规范措施进行针对性培训。

校内试教

每位实习生必须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试讲,有完整的
教案、试讲记录和评课记录,试讲合格方可参加教
育实习。

实习单位

有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学校,数量充足,实习生与
实习基地数之比不高于 20:1,并有一支稳定的、
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较强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队
伍。实习学校资源丰富,教学水平高,管理规范,
符合教育实习的各项条件要求。

实习过程

实习指导

指导教师数量、结构配备合理,执行双导师制,双
方导师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指导教师熟悉基础教
育,熟悉中小学教学一线工作。指导教师全程负责
学生的教育实习活动,对学生严格要求,根据学生
实习情况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并有相应的指导记
录;实习过程和毕业论文(设计)挂钩的,还要对
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内容进行跟踪指导。

实习内容

践行师德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
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2.
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
识;3.认同教师工作,尊重学生人格,有爱教乐教
之心。

实习过程

实习内容

教学能力

1.认真备课,熟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教
案完整规范。2.完成教学设计不低于 10 个,听课
记录不低于 10 次,课堂教学不低于 10 次;3.课堂
组织严密,教学目标明确,讲授内容正确,教学环
节齐全,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合理运用智慧
教学手段,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4.课后辅导答疑
耐心细致、作业批改及时规范。

班级指导

1.熟悉实习班级特点,积极配合班主任制定班务工
作计划;2.至少独立开展 1 次班集体活动;3.理解
学科育人价值,参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团活
动的组织和指导。

教育研究

1.积极开展教育调查,参与基础教育教研活动;2.
独立撰写一篇教育调查报告或教研论文。

学会反思

1.能够不断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具有终
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2.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学
会分析和解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的新问题。

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不得
随意缩减实习时间。

实习纪律

有明确的纪律要求,执行严格,遵守安全、保密和
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学生无违纪和事故发生。

实习效果
和总结

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后,实习生完成自我总结,并在实习小组
中进行交流,总结实习的收获和得失。

实习评价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及实习结束后,取得实习单位出
具的 “实习鉴定书” ,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
学习等情况做总结鉴定。

实习考核

考核方式

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给
出考核结论,从师德规范、教育情怀、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综合育人、会反思、沟通合作等内容进
行成绩评定,各部分比例合理,定性和定量评定相
结合,综合反映教学实习质量。

考核成绩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求确定考核成绩,成
绩评定规范,核分准确;考核成绩登记表填写规范、
准确并正确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十二、毕业论文工作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质量标准

计划与
准备

工作计划

各二级学院应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定本学院年
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按时间节点科学规划好每年的毕
业设计(论文)工作。

指导教师

各二级学院根据毕业人数遴选充足、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
或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工作
认真负责的校内(外)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原则
上不超过 10 人;指导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能因材施教,具
有一定指导经验,善于启发和激励学生。

学生要求

学生要重视毕业论文工作,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检查,遵
规守纪;努力提升中外文献查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
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应用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
能力;遵守学术规范,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选题与
开题

选题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选题,选题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
现一定的学术、科研水平,具有实用性,符合社会和学生的实际;
选题要考虑自身专业基础和撰写能力,难易适当,工作量合理,
避免雷同,原则上为一人一题;学生选题后,应给学生下达任务
书,任务书必须明确具体任务和目标,工作要量化,有明确的进
度要求,要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和信息。

开题

学生接受任务后,须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和了解相关信息,拟定
研究和设计工作方案、撰写论文提纲,形成毕业设计(论文)的
基本思路以及进度安排,认真填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认真审阅
分析,提出具体意见;学院应组织开题报告会,严格审查开题报
告质量,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予开题。

研究过

方法

在指导教师的全程指导下,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或手段,进行资
料收集、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等工作,过程符合研究要求,初稿
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学生作进一步修改并得到指导教师认可后定
稿。

资料

资料充分可靠,阅读文献中外文文献占有一定比重;收集的资料
新颖、实用,符合研究目的,引用科学规范;查阅并参考各类文
献资料至少 10 篇以上。

中期检查

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严格考勤和检查,确保每位学生毕业
设计(论文)工作期间得到有效指导;指导教师检查、 了解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做好记录,作为成绩评定的参考依
据。

成  果

时间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七、八学期进行;选题、开
题工作原则上应在第七学期完成;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计划安
排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进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
(设计)。




成  果

格式

拟进行答辩的毕业设计(论文)统一用 A4 纸打印,毕业设计(论
文)结构、格式符合要求;结构完整、首尾呼应,重点突出、层
次分明、脉络清楚;材料取舍,详略得当;论文文字、公式、表
格、图形表述合理。

效果

毕业设计(论文)回答了研究提出的问题,达到了研究目的,具
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毕业设计(论文)理论基础专业的毕
业论文不得少于 6000 字,其他按规定需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专业
不少于 5000 字,论文在学校指定的论文检测平台查重率不超过
25%。

写作水平

论点鲜明,观点正确,有新意;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言简
意赅,语句通顺,表现出初步的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在解决实
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具有创新性。

答  辩

答辩组织

二级学院成立结构合理、专业性强、有权威性的答辩委员会;答
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组成员 3 人、5 人或 7 人,其中 1
人为组长,负责组织答辩过程;另聘答辩组秘书 1 名,负责现场
答辩记录。

答辩准备

论文在查重合格并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认真评阅后填写评价意
见和成绩;答辩委员会(小组)审查答辩资格,审查不通过者,
不参加答辩;答辩安排应以公告形式向学生公布,鼓励学生旁听;
答辩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和技术辅导,答辩时间安排科学合
理,答辩场所环境安静,学生答辩所需的设备齐全。

答辩实施

严格按照答辩程序,维护答辩纪律,保持答辩过程的严肃性和真
实性,并做好答辩过程的记录;答辩委员会(小组)成员能认真
质疑,所提问题有深度、有效果;每位学生答辩时间不少于 10 分
钟,提问题不少于 3 个;实施指导教师回避制度。

成绩评定

本科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和评审与答辩委员会评分两个
部分组成。其中指导教师评分占 50%,评审与答辩委员会评分占
50%。其中单项评分最高不超过 95 分;评定内容包括论文质量和
答辩水平;评定成绩要真实反映学生在论文(设计)和答辩中的
水平和能力,有针对性地给出客观评语。

总结与
归档

总结

二级学院在答辩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撰写工作总结和分
专业的质量分析报告,报告符合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际情况,
并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和整改建议。

评优

答辩工作结束后,各二级学院遴选成绩评定为 “优秀” 的毕业论
文参加学校优秀论文的评选,各二级学院原则上按不超过本科各
专业毕业生人数的 10%推荐;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各二级学院报送
的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进行评选,公布评选结果。

材料归档

毕业设计(论文)的档案材料齐全,能体现毕业论文工作过程,
存档工作及时,档案规范。

十三、毕业创作工作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质量标准

计划与准备

工作计划

各二级学院应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定本学院年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按时间节点科学规划好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指导教师

各二级学院根据毕业人数遴选充足、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或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创作能力的、工作认真负责的校内(外)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能因材施教,具有一定指导经验,善于启发和激励学生。

学生要求

学生要重视毕业创作工作,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检查,遵规守纪;努力提升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研究与实践能力;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选题与开题

选题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选题,选题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一定的学术创作水平,具有实用性,符合社会和学生的实
际;选题要考虑自身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难易适当,工作量合理;学生选题后,应给学生下达任务书,任务书必须明确具体任务和目标,工作要量化,有明确的进度要求,要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和信息。

开题

学生接受任务后,须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和了解相关信息,拟定创作工作方案,形成毕业创作的基本思路以及进度安排,认
真填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认真审阅分析,提出具体意见。

创作过程

方法

在指导教师的全程指导下,运用正确的创作方法或手段,进行资料收集、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等工作,过程符合创作要求,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学生作进一步修改并得到指导教师认可后定稿。

中期检查

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严格考勤和检查,确保每位学生毕业创作工作期间得到有效指导;指导教师检查、 了解学生毕业创作进展情况,做好记录,作为成绩评定的参考依据。





成果





时间

毕业创作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七、八学期进行;选题、开题工作原则上应在第七学期完成;根据毕业创作计划安排创作进程,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创作。

效果

学生完成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毕业创作作品,并能够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展示。

创作水平

创作主题鲜明,能够体现作者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意图; 内容积极向上,反映社会正能量或探索艺术的新领域;学生能较好掌握所学专业的相关技术和技巧,熟练运用艺术语言,能够保证作品的完整性,使作品具有一定表现力、感染力和创新性。

展示

展示要求

各二级学院可根据专业(方向)特点确定毕业创作展示的形式;








        展示




       展示要求

本科毕业创作学生表演时间一般安排 20 分钟左右,在时间安排上几个学生的毕业创作可以连续进行;  本科毕业作品展示
应安排在专门的展示空间进行,由各二级学院统一制作作品标签及个人简介。

      成绩评定

本科毕业创作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和审核评分组评分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指导教师评分占 50%,审核评分组评分占 50%。
分项评定成绩时,按百分制计分,其中单项评分最高不超过 95分;评定内容包括作品质量和展示效果;评定成绩要真实反映学生在创作中的水平和能力,有针对性地给出客观评语。

总结与归

总结

本科毕业创作成绩评定结束后,指导教师要认真撰写指导教师工作报告,交二级学院汇总;二级学院认真做好总结,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填写好本科毕业创作工作总结表存档。

评优

毕业创作工作结束后,各二级学院遴选成绩评定为 “优秀” 的毕业创作参加学校优秀创作的评选,各二级学院原则上按不超过本科各专业毕业生人数的 10%推荐;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各二级学院报送的本科优秀毕业创作进行评选,公布评选结果。

   材料归档

毕业创作的档案材料齐全,能体现毕业创作工作过程,存档工作及时,档案规范。